乐文小说网 - 经典小说 - 别问我谁是迪斯科[八零]在线阅读 - 别问我谁是迪斯科[八零] 第451节

别问我谁是迪斯科[八零] 第451节

    他随手将资料放进包里说:“行了,我回去再看,有了什么决定,我直接给他们打电话,你也下班吧!”

    狄思科走出办公楼,哼着小调开车回了家。

    进门时,郭美凤还在厨房里忙活,另外还有四哥这个场外指导在一旁指点。

    郭美凤被他指点得脑袋里乱糟糟,在厨房里做了两个钟头,晚饭还没能出锅呢!

    “行了,我不用你指点!”郭美凤嫌弃地将他拱出厨房。

    四哥却坚守阵地不肯离开,母子俩又因为酱骨配料的多少,在厨房里呛呛了起来。

    狄思科看到酱大骨还没上桌就放心了。

    去厨房打了声招呼,就返回客厅,一边等着开饭,一边从包里拿出了刚到手的那份资料,跟于童探讨起那个《20年20人》的节目内容来。

    于童拿起资料认真翻阅了一阵,笑着说:“他们这个节目其实很新颖,属于纪录片和专访相结合的形式,看介绍还挺不错的,就是不知道成片怎么样。”

    狄思科肯定地点头,“嗯,角度也挺好的,以前介绍改革开放的成果时,主要是介绍标志性事件。像这样专门介绍人物的,还是头一回见到。”

    于童偏头看着他勾起的唇角,揶揄道:“你心里快美死了吧?”

    “没有没有!”狄思科故作谦虚,但上扬的唇角真是怎么也控制不住。

    “啧啧,”于童羡慕道,“一共才选20人,而且还是从各行各业中挑选,你能被选中还真挺厉害的!”

    狄思科继续谦虚:“没有没有,就是运气比较好,赶上好时候了!”

    “他们这个节目是任务片,能保证质量,而且相对比较权威,我建议你接受采访。”

    狄思科犹豫道:“能被选中确实很荣幸,但节目要全方位记录我的生活,除了工作,还会记录家庭生活,可能会来咱家取景拍摄,也有可能会让家人出镜。”

    于童瞪眼道:“怎么,狄总觉得我们娘几个拿不出手啊?”

    “那不能,我就怕节目播出以后,会影响你们的正常生活。”

    于童不屑地哼了声:“现在咱闺女和咱妈都比你有名,你就别自作多情了。”

    要是哪天有人来采访狄嘀嘀的生活,兴许还能引起点关注。

    “爸爸,有人要来采访我吗?”狄嘀嘀坐在一旁问,“我能上电视吗?”

    “不一定,记者同志有可能来咱家取景,主要就是拍爸爸的日常生活。”

    狄嘀嘀很贴心地说:“那你可以让他们去拍你在北大读博士时,在学校里的画面啊!到时候全国人民都知道你是狄博士啦!”

    也知道她有个博士爸爸!

    于童:“……”

    你可真是你爹的亲闺女,太懂爹了!

    第218章

    得到狄思科的答复后, 《20年20人》栏目组很快就派人来跟他对接了。

    来人是个头发有些稀疏的中年人,据说是栏目组的总编导。

    狄思科见了人以后就笑道:“周导怎么还要亲自来跟我对接?”

    “哈哈,”周峰与他握手说, “我对狄总这一期还挺有想法的, 兼任了您这一期的执行编导, 希望能拍出最好的效果。”

    《20年20人》一共分为20集,每个人的经历就是一集。

    比如介绍狄思科的这期, 就叫《狄思科》。

    周峰是节目总编导和总策划, 所有人物的拍摄内容都要由他过目,但他只负责亲自跟两个人对接,一个是体cao王子,另一个就是狄思科。

    这两个人给了他很多灵感,他觉得自己这次一定能制作出好作品。

    狄思科问:“周导, 咱们从哪天开始正式拍摄?大致取景地点在哪里?”

    “我们的摄像已经就位了,您要是方便,咱们随时都可以拍。”周峰介绍了大致流程,“先在室内对您做个采访, 然后我们会拍一些您日常生活中的画面, 以及一些重要的文献资料,比如您能够公开的工作笔记、工作日志、日常随笔、散文等等。”

    毕竟要给观众展示的是一个立体的人物, 生活中不能只有工作。

    节目组还想通过一些生活细节,挖掘人物成功的深层次原因。

    狄思科听了他的话就谦虚道:“我其实不算真正的成功,我的成长和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时代造就的,如果换个时代生存,我可能还是那个贪玩的胡同小子。”

    周峰觉得他似乎有了谈兴, 就问:“狄总,咱们现在可以开始吗?您需不需要换身服装?”

    “可以啊, ”狄思科在自己身上瞅瞅,衬衫加毛背心还算得体,也就不用换服装了,“那咱们就先在我办公室聊聊吧。”

    周峰示意摄像和灯光准备,而后又顺着刚才的话题问:“您说自己是个胡同小子,能说说您的成长环境吗?”

    “我其实跟这个时代的大多数北京青年一样,出生在四合院,成长在胡同里。家里一共六个孩子,我是小子里排行最末的,上面还有四个哥哥,所以小时候除了吃喝,没有别的烦恼,前面有大孩子顶着呢,再前面还有父母长辈,家里有什么事都不找我商量,我也不用cao心。”

    周峰很感兴趣地问:“我特意看过您的资料,您83年就以很不错的分数考入了经贸大学,您小时候学习好吗?”

    “不好啊,哈哈。小时候学习真不怎么样,以致于我现在都不敢太过苛求孩子的成绩,毕竟我小时候也没做到嘛。”狄思科很坦荡地说,“我父母都是普通工人,家里能供每个孩子上学,让每个孩子健康长大就很不错了。父母既要上班养家,又要收拾屋子做饭,根本没有精力管孩子的学习成绩。”

    他经历过的这些周峰也经历过,便赞同道:“确实,当年住在四合院里,需要自己烧炉子,买煤、买柴火,春夏修屋顶、糊顶棚,秋天储秋菜,都是不小的工程,家里有干不完的活。父母没精力管孩子,都是让大的管小的。”

    “对,我家也是大的管小的,不过我几个哥哥学习跟我一样,在学习成绩这方面没人太苛求我。”

    “那是什么原因让您的成绩突飞猛进,考上大学的呢?”

    狄思科叹息道:“一个人的成长总是需要契机的,我的契机就是父亲的突然离世。当时我才十来岁,我meimei更小。家里的主要收入、住的房子和重体力活,以前都是由我父亲支撑的,这个人突然不在了,对我们一家子的打击是非常大的。”

    “那会儿我还小,在家里没什么话语权,也帮不了大忙。父亲没了,就听母亲和哥哥的话。”他笑了笑说,“我一直很感谢我的几个哥哥。当时我大哥接了我爸的班,是家里唯一拿正式工资的,三哥去体校当了运动员,由国家培养。他俩是我家发展最好的,要是按部就班过日子,把弟妹拉扯大就分家各过各的,他们也能过得很好。”

    周峰语气笃定地说:“但您哥哥没有。”

    “对,当时我大哥二哥三哥已经能顶门立户拿主意了,正好那几年国家恢复了高考政策,我们胡同里有个叔叔考上了大学。当年的一个大学生,能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。因此,我三个哥哥就拿定了主意,供三个最小的弟妹读书考大学。”

    “所以您就开始奋发图强,认真读书了?”

    “不然呢?成长就是一瞬间的事,父亲没了,母亲一个人的工资养不起六个孩子。在尝过了受穷和挨饿的滋味后,没有其他改变现状的办法,那读书就是我当时最好的选择。”

    “为什么说是时代造就了我呢?”狄思科笑道,“我要是早生几年,国家还没有恢复高考,那很可能刚成年就要进厂当临时工了。当时还是接班制,我家没有其他班可以接了,我就只能当临时工。”

    “现在看来,我三个哥哥的决定,跟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有异曲同工之妙!”

    周峰问:“为什么这么说?”

    “都是先富带动后富嘛!我们家是举全家之力,支援三个弟妹的发展,而咱们国家当年也是举全国之力支援沿海地区的经济建设。我这个先考上大学的人,就好比经济特区。我成长起来以后,也要找机会回报家人曾经的付出,让大家共同成长。”

    周峰在笔记本上着重记了几笔。

    他是中央台经济部的,最近听说国家有意花大力气开发西部地区。

    支援西部建设,除了中央的支持,当然也需要一些经济发达区域的支持。

    他觉得可以将狄思科这段话放在片头或者片尾,引起大家的共鸣。

    “您上了大学以后,家里的生活就好起来了吧?”周峰问,“在您这段成长经历中,有哪些人对您有比较深的影响吗?”

    “上了大学也没好,”狄思科回忆起学生时代的事情,不由哈哈笑道,“我这人运气时好时坏的,考上大学可能已经把我那段时间的好运气用光了。刚入学就被通知,从我们这一届开始,国家取消发放助学金了。”

    “以前的大学生,每月都有二十来块的补贴,足够伙食费了,所以人家可以一心只读圣贤书,但到我这里就不行了,家里给不了我经济上的支持,我就得自己想饭辙,一边上学,一边打工赚生活费。”

    这部分内容倒是周峰没有了解过的,他顺势问:“您当时在哪里打工?能赚多少钱?”

    “最开始是在学校食堂摘菜打饭,每天都要上早中晚班,一个月有17块钱。”

    “这些钱够您的生活费吗?”

    “平均下来一天五毛多,对我来说勉强够吧,但我上了大学就是成年人了,要跟我三个哥哥一起养家,不可能自己吃饱就不管家里了。我家当时还有两个读书的学生呢。”

    “那除了在食堂的工作,您又找其他兼职了?”

    “嗯,开过卡车,练过摊儿,端过盘子,在雅宝路卖过服装,还当过导游。我是学外语的,专业课成绩很好,但也有短板,就是口语不好。正好内地刚改革开放的时候,有好多外国友人来北京旅游,我就给人家当导游,一边吭吭哧哧地练口语,一边赚外汇。”

    周峰在心里默默感慨这位的人生经历丰富,“看来您当年没少接待外宾,毕业后被分配去经贸部翻译室工作,跟这个也有些关系吧?”

    “有一点,但并不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。”狄思科叹息道,“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我要是一直将时间花在打工赚钱上,可能就与经贸部的工作擦肩而过了。您刚才问我在这段成长时期有哪些人对我有比较深的影响,我觉得主要有两个人,一位是我母亲,她是个坚强又乐天派的老太太,在我的性格塑造方面起了很积极的作用。另一位是经贸大学的甄校长,她当年是我们英语系的系主任,同时也给我们上专业课。”

    “我在学外语方面是比较有天赋的学生,即使在校内校外有各种兼职,仍能保持在前三名的成绩,而且还因为做导游,自学了法语和日语。但甄教授跟我说,前两年的课程内容是比较浅显的,我使上三四分力就能掌握,等到后面的知识越来越难,再这样三心二意的话,我可能很快就会泯然众人。”

    “那时我还在食堂兼职打饭,甄教授觉得我每天在食堂浪费的时间太多,就帮我申请了去图书馆当管理员的兼职,工作的同时还能兼顾学习。”

    “当时甄教授才教了我一个多月,我们其实还不太熟,老师愿意无偿帮我,完全是出于对学生的爱护。”

    当然,用甄教授自己的话说,她比较惜才,不希望人才因为经济原因被耽误了。

    狄思科不好在电视上自夸,表达得就相对含蓄了一些。

    “好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终生的,我非常幸运地遇到了一位好老师,不但在学业上给予了我很大的支持,在生活上也给了我很多关照。而且据我所知,当年被甄教授关照的学生还有不少。”

    狄思科心里一直很感激甄教授,但感激放在心里是没用的,咱得表达出来!

    趁着这次上电视的机会,他好好夸一夸甄教授,也能帮甄教授扬扬名。

    想到这里,他赶紧跟编导商量,“我好不容易有个机会在电视上感谢一下老师,您可不能给我剪没了啊!”

    一集的时长只有半小时。

    节目组要搜集如此多的素材,显然不可能全都放进正片里,八成会挑选关键的内容剪。

    他这段求学经历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,还真不算是最关键的。

    周峰点点头,又问:“您现在跟甄校长还有联系吗?我们能采访一下甄校长吗?”

    狄思科随手就写了一串电话号码,“这是甄校长办公室的电话,你们要是想采访她,先提前电话联系吧。”

    周峰收起纸条时暗忖,能随手写出电话号码,看来平时联系得还真挺勤的。

    他正想继续接下来的话题,办公室的房门却在此时敲响了,周健将走进来说:“不好意思打扰各位,狄总,下午还要去市府开会,咱们得准备出发了。”

    狄思科看了一眼手表,已经到了午饭时间。

    “今天比较赶,咱们再另外约个时间继续吧。”

    他以为今天只是对接一下呢,没想到这个周峰上来就直接开录。

    后面的行程提前一周就安排好了,他无法临时取消。

    周峰就是因为知道老总们的时间都非常紧,才要有机会就赶紧录的。

    他们采访20人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一大半,采访其他人时还好,总能约上时间,有些人的内容三四天就全录好了。

    但是,轮到老总们,尤其是这种企业一把手的时候,想要争取到比较充裕的时间,基本不可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