乐文小说网 - 言情小说 - 荣谋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630

分卷阅读630

    董文德知道这些都是董如意精心调教的,他一边走,一边道:“起来吧。”

门房管事赶忙追上,“咱们王爷进宫还没回来。”

庆王道:“如意侯何在?”他话音刚落,就听到一个声音。

“小人王实叩见庆王爷,叩见老爷。”

王管家额头全是汗,可见他是小跑着过来的。

门房管事松了口气,他能拖到大管家来,就不算失职。

庆王道:“你是哪个,唤个婆子过来,带我二人去如意侯那里。”

董文德点了点头,低声道:“他是如意的乳爹,如今代王府的大管家。”

庆王道:“那正好,就由你带我们过去。”

王管家恭敬道:“是,小人过来,就是来给王爷带路的。

只是侯爷不在后宅,请二位同小人走。”

庆王没有作声,董文德看着方向,小声道:“如意昨个几时睡的,今个又是几时起的?”

王管家老实道:“回老爷的话,侯爷夜里就醒了。王爷进宫后,就再没睡过。”

第六百零二章粮食

董文德急道:“胡闹,她才多大,这身子还要不要了。”

他说着加快了脚步。

庆王叹了口气,刚刚他说了那么多,也不见董文德生半点气。可这会...不过是少睡一觉罢了。

庆王不是董文德,他不知董如意平日里有多忙。

二人急匆匆的向前书房走去,代王府的风景无限,只是他们此刻都无暇观赏。

庆王手指面前的房间,“这是正院书房?”

王管家一愣,赶忙解释道:“这里原是王爷的书房,侯爷这阵子忙,这才借来一用的。”他说着低下头。

庆王撇了王管家一眼,这话说给大周朝的任何一人,那都是不会相信的。

代王从小到大何时用过书房了?只是这话也只能如此说。

这里的确是董如意给代王准备的,代王只来过一次就再也没过来过。

董如意觉得这里位置好,光线好。空着不用也是浪费,而她...还要另寻个地方。

所以她主动的和代王提了,代王一听,想都没想就答应了。

董文德征得代王同意后,让人重新布置一番,便自己用了。

代王府本就都是自己人,这样的事,大家守口如瓶的,外人更是不会知道了。

董如意对代王也算是仁至义尽了,她做女儿的不好给父亲纳妾、娶妻,可是安排丫鬟还是可以的。

如今代王房里的丫鬟各有千秋,她们虽比不上香兰,可也都是美人坯子。

代王的后宫哪里如此的和睦过,他在代王府住的那叫一个舒心。

两个丫鬟都表示等家里有了主母再要名份。

代王高兴之余,更加的勤勉了。

外书房内,董如意忙的脚不沾地,大周的户部...这次必须是她爹爹的。

还有礼部,她也要定了。

以前是魏家、刘家势均力敌,如今她要三足鼎立。

至于能不能胜任的?就她爹爹的本事,假以时日定可胜任。

只是在这之前,她要用五十万担粮草,替他坐稳户部尚书的位置。

而她手中的五十万担粮食,其实也不是这几日收来的。

这是她这些年存放在各地的存粮。

轩辕奕谋反提早了十年,可是她不怕,她也准备了五年。

如果开战,以现在大周的兵马和她手中的钱粮,她谁也不怕。

别说大周现在没被灭国,就是被打的手无缚鸡之力,她也能让这将死的虫子死而不僵。

五十万担粮食,她不打算全都运来京兆。

各地的粮食运到京兆,再由京兆运去前方,这一来一去的岂不是更浪费粮食?

所以她想让粮食直接运到路上。

这样一来,不仅节省时间,还节省粮食。

只是这时间、地点的安排就要有考究了,例如哪里的先走,哪里的后走。

皇上那边她不担心,粮食是她的,只要准时送到前方军队手中即可。

至于安全,一处的粮食要是出了问题,那么就由另外一处送便是了。

董如意按照时间、地点重新做了一个运粮计划。

她低着头,高高的账簿把她挡在了里面。

书房门被轻轻推开,书房内的情形让董文德和庆王都为之一愣。

书册、账簿一堆、一堆的随处可见,董文德抬起脚,然后由放了下来。

王管家赶忙过去搬开一条能过人的过道。

董文德看着脚下,走了进去。

“如意...”

董如意听到声音,抬头看去,面前的账簿挡住了她的视线。

香兰见了,赶忙起身,“老爷,小姐在这里。”

董文德又是一愣,他指着香兰,“你是...香兰?”

香兰笑道:“奴婢香兰。”她脸上难看的妆容,依旧没有掩饰住她此刻的疲惫。

董文德走了进去。

董如意也走了出来。

董文德的面色不好,一看就知心中有事。

董如意心疼道:“让爹爹受惊了。”

董文德摇摇头,把董如意抱在怀中,他看着董如意的模样,心疼不已。

庆王惊了,“你竟然都知道了?”

皇上下旨时,他们全在上书房;旨意下后,他们便去上早朝。

这中间无人出宫,如今他们也才下朝,董如意却已经知道董文德为户部尚书一事,这打探的速度,如何不让人心惊。

董文德声音严厉,“你又胡闹了是不是?不是说任何事都不许你一夜不睡的吗?”

董如意打着哈欠道:“好困哦!”

董文德赶忙把董如意放在肩上,然后轻轻的拍了起来。

庆王已经看傻眼了,户部尚书竟然会哄孩子...

他刚想开口制止董文德的行为,就看到被风吹翻页的账簿上,清楚的写着稻谷的数目和收上来的时间。

他拿起一本翻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