乐文小说网 - 耽美小说 - 鬼火如灯秋似海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72

分卷阅读72

    ”

“让你学管理,不是让你打听八卦,产业园项目你别插手,让景青禾去做。”祁敬义不悦,话音里带着强势。

“为什么?”

“不为什么,祁家还有别的项目,你随便挑一个。”

“可景叔都答应了,还让我看年报呢!”

“那是因为他!!”祁敬义重重把书一磕,咚的一声,宣告着主人的怒气。

“他什么?”

祁敬义站起身,把书放回书柜,又抓住祁阳的手,缓了口气:“阳阳,你有心学习爷爷很高兴,但这事你别插手,听爷爷的,以后这义华交到你手上,有些事你就会懂了。”

这话一出,祁阳本还想打听杜晓菁的事也说不出口了。

到底有什么事情是他不知道,而且不能知道的?

数日后,王海来了林城,送来五个监控探头。

许久不见,王海还是那般痞气模样,穿着金色的棉袄,背面绣着一朵蓝色的龙缠牡丹花。沈顺清想起曲霆以前也是这般打扮,噗地一声笑出声来,又打电话叫来陈灿。

见到王海,陈灿眉头立马拧成一团,片区拆迁那会儿,他和王海表面和气,但私下一个探一个防,他不是王海对手,每次套话都被轻易绕了回去。陈灿年轻气傲,看到这人就不爽,碍于沈顺清在场才勉强打招呼。

“虽然弄到摄像头,但我和陈灿太显眼了,这‘三进村’……”沈顺清翻看着说明书,村民防着他们,好不容易弄来的摄像头不能被人发现了。

王海抓起摄像头掂了两下:“这事我擅长!见不得人的事我最拿手了!”

曲霆和陈灿脸色霎时变得铁青,陈灿抿着嘴,曲霆一巴掌拍在王海后脑勺上。

“就你话多。”

沈顺清闷笑,画了花明村和芙水河的位置,“有几处我插了树枝做了记号,如果没有被人发现,你就直接下水把摄像头装了,如果找不到就沿着河岸找旋涡,出水口不止一处,你看情形装就行。”

“行,全都装在水下?”

“也不全是,要留两个。”沈顺清搁下说明书:“一个装在能照到产业园大门的地方,一个装在河面上,这就需要你随机应变,能不能架在附近的树上或者周围哪栋房屋上。”

王海机灵,三两天就搞定了。唯一不足的是,花明村地市偏僻,摄像头又埋在水下,网络信号差,监控画面无法实时传回来,而电池只能坚持10天,需要10天后把摄像头全部收回,取出存储卡才知道究竟拍了什么。

十天后会什么发生?

没人知道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日子按部就班地过。

祁阳到资料室翻找当年的档案,发现王良也在。

“王伯伯你也在?”

“小少爷,我来找点东西,这就走。”王良搁下手上的册子,冲祁阳点头。

王良走后,祁阳拿起他刚看的册子,是产业园的规划书。

规划厚厚一本,两百来页。从项目占地、功能分区到一期建哪些厂房、二期修几个高炉都写得清清楚楚,除了专业的容积率一类数据不太好理解,祁阳一个外行勉强能看懂,他来了兴趣,连翻好几页,遇到不懂的他就去问景青禾。

景青禾从抽屉里拿出一副金丝眼镜戴上,凑近密密麻麻的小字。眼镜框上锈迹斑驳,看上去很古老了。

“景叔您戴眼镜啊?”

“偶尔看东西时戴一戴。”

“您这镜框都锈了,我给您换一副吧。”

景青禾摘下眼镜,轻轻捏着镜腿:“不用了,大学时候一位老教授送的,有感情,舍不得扔。”

祁阳才发现,不只是眼镜,从钢笔、笔筒到订书机都看上去用了好些年了,除了公司统一配备的桌椅电脑外,景青禾的私有物品都很老旧。

“想不到景叔还挺长情的。”祁阳拿起一支铅笔在指尖转着。

景青禾笑:“念旧罢了。”

同一时间,林城早报社。陈灿惦记着花明村的事,盯着开机画面半小时没动。

沈顺清站在他身后:“电脑坏了?”

“不是,王海他……”陈灿倏地站起来,却被沈顺清按住肩膀压下去。

“等消息就好,别急。”沈顺清弯腰,在他耳边小声说:“我记得你要考公务员,工作这边我找个理由让赵老师少安排点活儿给你,你安心看书备考,前途重要。”

陈灿嗯了声,又听赵博文喊‘小沈来一趟’,沈顺清拍拍他的肩膀,向赵博文走去。

赵博文瞅了眼神秘兮兮的两人,把沈顺清拉到一边:“刚接到通知,明天起上头要派人来审样。”

“审样?”

沈顺清瞪圆眼睛,所谓‘审样’就是每天排版后的报样经专人看过后再送印刷厂。说白了,来把住最后一道关,报社若想弄点‘负面新闻’,等不到印成白纸黑字,当场就被‘斩’了。但这些年地方媒体都被管得死死的,老实得很,很少有小动作,审样也不流行了,怎么突然又来了?

赵博文环顾左右:“是不是和你有关?”

“不知道啊,有内部消息没?”

“突然来审样也太奇怪了,”赵博文说:“我看你最近老盯着义华的陈年报道,是不是在查什么?”

查是在查,可还没查出来呢。他和陈灿两次到花明村,这事村民向景青禾汇报过,但景青禾既没联系他也没有任何探口风的举动,如果审样和他有关,那是绕过他,直接和上面通过气了?

但这也很奇怪,之前环城片区改造这十亿级的项目上头也发个封口的消息,这要多大的事才能慌到要来审样?

沈顺清愈发不安,只盼王海那边能查出实实在在的东西。

王海换了粗麻布衣,乔装成卖菜的在集镇上打听消息,有时‘热心地’帮村民挑菜回家,名曰送货上门,实则借机盯着园区外的动静,好在摄像头一直安安稳稳藏在树里。

十天后,王海兴冲冲地搬着笔记本找到沈顺清。

还真拍到了‘实实在在的东西’!

10天,240小时的画面,并非都有看头。

蹊跷在晚上。

深夜,伸手不见五指,山里的鸟兽都睡了,花明村的人反而比白天清醒。

村民像定时的机械,打着手电筒从屋里走出,十人、二十人、五十人……全部涌到产业园,他们空着手进去,背着水泥袋、抬着塑料桶出来,还有一辆小型卡车从园里开出,后车厢上是巨大的黑色箱子,箱子尾部捆着一根手腕粗的橡皮管,卡车压过硬实干枯的农田,向远处行驶。从园区出来的人分成了两波,一拨抬着塑料桶跟在卡车后面,一拨背着水泥袋往另一个方向走。

产业园外的摄像头就拍到这些,更远的地方没法拍进去,但这些画面是重复的,也就是每天晚上,村民们就会集结,重复画面上的动作,沈顺清根据拍摄时长推测,村民活动时间应该是每天凌晨4点左右。

“沈记,你再看看这个。”王海点开另一段视频。

画面依旧从高处